新一輪22條穩增長政策主要有哪些特點?如何進一步促發展、強企業?
2022/9/29 9:37:43??????點擊:
在今天(9月28日)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清介紹了《上海市助行業強主體穩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穩增長“22條”)。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市經濟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張宏韜、市商務委副主任張國華、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副局長管小軍、市稅務局總審計師劉洪波出席新聞發布會,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人民日報:今年以來上海先后出臺過兩輪助企紓困穩增長政策,分別是3月底的抗疫助企“21條”和5月底的經濟恢復重振“50條”。與前兩輪政策相比,此次出臺的新一輪22條穩增長政策主要有哪些特點?
吳清:今年3月29日發布了第一輪“21條”,5月29日發布了第二輪“50條”。在三季度末9月28日,我們正式發布第三輪“22條”,就是要以政策的確定性有效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力鞏固全市經濟恢復發展基礎。與前兩輪政策相比,新一輪穩增長政策主要有三個方面特點:
一是更加注重在前兩輪政策的基礎上加力擴圍。本輪政策不是單獨的存在,而是今年以來國家和上海系列穩增長政策的延續,向上是對國家穩經濟一攬子33項政策和19項接續政策措施的細化落地,向前是對我市抗疫助企“21條”和經濟恢復重振“50條”的升級擴圍??偟膩碚f,就是持續聚焦受疫情沖擊影響較大的行業領域和中小微企業,用接續不斷的政策組合拳“再扶一把”“再送一程”,為困難行業加油,為市場主體減負,為經濟重振造血。比如,在“著力助行業促發展”這個板塊中,新一輪“22條”不僅僅局限在國家明確的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五個特困行業,而是繼續擴圍拓面,將廣告行業納入紓困扶持范圍,按2022年第四季度實際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的50%給予資金支持;繼續加力升級,對體育、會展、養老、托育等行業進一步細化紓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二是更加注重從前兩輪的“救急難”政策向“促發展”政策升級。出臺實施新一輪“22條”,既是上海積極應對疫情沖擊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恢復重振經濟的主動選擇。這輪政策已經從聚焦抗疫助企逐漸轉向著眼影響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圍繞穩定經濟基本盤、跑出發展加速度,主動謀劃強供給、擴需求、優環境的增量型政策。形象點講,如果說前兩輪政策更多是在“救急難”“穩存量”,那么本輪政策更加注重“促發展”“做增量”。比如,我們推出綠色智能家電以舊換新一次性補貼,既有利于加快釋放消費潛力、穩定全年經濟增長,也有利于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引領未來高質量發展。又如,我們提出修訂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支持政策,將符合條件的跨國公司事業部總部等納入總部認定和支持范圍,既有利于當前穩定和提振外資企業信心,也有利于持續增強城市核心功能,在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本輪政策的“有效期”并不局限于今年最后三個月,除具體條款明確執行期限的從其規定外,其余條款屬于常態化政策,可以跨年度施行??偟膩碚f,就是要以政策的長效性支撐經濟行穩致遠。
三是更加注重從前兩輪的保主體政策向強主體政策升級。前期受疫情沖擊,我們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非常困難,我們的政策重心是保企業保就業,因為我們堅信,惟有留住青山、才能贏得未來。在繼續重點支持受疫情沖擊影響更大的中小微市場主體的同時,新一輪“22條”更加聚焦強主體增動能,緊緊圍繞壯大市場主體、夯實微觀基礎、優化發展環境,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政策措施。比如,支持小微企業“小升規”;支持高新技術企業“規做強”,對首次成為“四上”企業的給予研發投入一次性獎勵;支持優質企業上市??偟木褪且e極培育鋪天蓋地的優質中小企業,從中孕育出頂天立地的頭部企業、總部企業、領軍企業。
再過幾天就到第四季度了,我們將緊緊抓住全年最后一個季度的窗口期,狠抓包括國家政策、前兩輪政策、本輪政策在內的各項政策措施盡快落地、全面落實,形成疊加效應,盡最大努力幫助各類企業健康成長,更好地服務好保障好民生,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上海電視臺:擴大有效投資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能否介紹一下《若干政策措施》在這方面的主要考慮和重點舉措?
阮青:上海近兩年投資一直保持在8%-10%的增長態勢。雖然今年前5個月受疫情影響我市投資增速出現了階段性的放緩,但經過各方面的努力,目前投資增速已經企穩,7月當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7%,8月當月增長9.9%,為全市經濟企穩向好發揮了支撐作用。本輪政策將繼續著力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抓資金保障。為把握住國家政策密集出臺的“窗口期”,用足用好國家新出臺的政策紅利,《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用好國家持續新增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依法用好專項債結存限額”等。比如,圍繞落實國家有關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的要求,我委牽頭建立了市級層面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負責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的儲備、申報、簽約和推進工作,目前已取得積極成效。下一步,我們將面向國家政策規定允許的支持領域和項目范圍全力做好項目儲備工作,繼續推動符合條件項目抓緊申報,推進已簽約項目加快開工,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又如,圍繞落實國家有關依法用好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的政策要求,我們將依托專項債券項目申報審核和跟蹤調度機制,加快專項債使用進度,為項目推進提供更有效的資金保障。
二是抓審批提速。本輪政策提出“建立項目協調機制”“精簡項目審批流程”等,總的就是要讓企業少跑腿,項目早落地。今年以來,我市創新優化投資審批程序、優化投資環境的工作一直沒有停頓。如今年初,我市實行了深化整合部分政府投資項目可研報告和初步設計環節、軌道交通等市政項目分期分段供地、試點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等創新舉措。又如,在前期出臺的經濟恢復重振“50條”中,我市提出了資源性指標“六票”統籌、“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一網通辦、限時完成、一次發證”等改革措施,收到了實效。下一步,我們將以合并審批、分期審批、格式化審批、容缺后補等措施為抓手,不斷推動項目審批簡流程提效率。
三是抓“四個一批”。圍繞全年重大項目投資目標,本輪政策提出“加快推進在建、預備等‘四個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的舉措。下半年以來,我市舉辦了“潮涌浦江”投資上海全球分享季,通過十大系列活動廣泛吸引海內外投資,截至9月20日共簽約重大項目597個、總投資達9410億元,重大項目開工296個、總投資達6029億元,發布金融授信5366億元。下一步,我們將乘勢而上,全力推進示范區線等一批在建重大項目,盡快開工小洋山北側開發等一批重大預備項目,加快開展市域鐵路等一批重特大項目前期工作,超前謀劃深遠海海上風電試點等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重特大項目。
四是抓“兩舊一村”。在歷時30年的我市中心城區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圓滿收官的新起點上,本輪政策提出“充分發揮‘兩舊一村’等民生工程對擴投資、促消費、穩就業的帶動作用”,更好回應市民群眾對改善居住條件的訴求。具體來說,在中心城區零星二級以下舊里改造方面,目前全市還有39.6萬平方米有待改造,本輪政策提出,由市級專項資金對區單獨實施土地儲備且規劃用途為公益性配套設施的零星舊改地塊給予定額補助,加大中心城區零星舊改政策支持力度。在舊住房成套改造方面,我市將采取拆除重建、原址改建、保護修繕等多種方式,全面加快小梁薄板房屋等舊住房成套改造。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在2021年底前已認定的54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基礎上,本輪政策提出,將“城中村”改造項目認定中的集體建設用地占比要求從70%以上降至51%以上,這將有助于進一步擴大“城中村”改造政策覆蓋面。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加大規劃、土地、資金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實現“城中村”改造項目的擴容提速。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請問在這次新一輪的政策措施中,對于推動產業經濟恢復發展是怎么考慮的?
《實施意見》強調了南北地區產業轉型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加快構建高端現代產業體系,請問有哪些具體考慮和政策舉措?
張宏韜:前期,我們全面落實國家和本市出臺的一系列推動經濟恢復重振的政策措施,全市企業千方百計搶抓機遇、全力組織生產,能源企業全力保供、迎峰度夏,使全市產業經濟總體呈現“兩快、兩好”的特點,即工業生產和投資快速增長;工業出口好于全國平均水平、戰略性新興產業好于面上工業。
6月、7月、8月當月本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9%、18.6%、16.1%,連續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1-8月本市規上工業出口交貨值累計增長13.6%,實現兩位數增長;8月當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3989億元,創年內月度新高。為進一步保持產業經濟持續“穩中向好”的態勢,和前期政策形成接力效應、放大效應,根據市政府發布的《若干政策措施》,下一步,我們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支持企業培育發展。建立規上工業企業培育庫。支持小微企業升級發展,對首次成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按照企業產值增速分檔支持其采購數字化管理、技術創新、法律咨詢、檢驗檢測等服務,市級資金可以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鼓勵各區配套支持。
二是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支持龍頭企業升級擴容,鼓勵各區對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一定規模的先進制造業企業給予獎勵。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茁壯成長,對于新認定的國家級或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由各區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推廣“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碼上貸”,在上海市企業服務云開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專窗,提供一門式服務。
三是支持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重點產業升級改造,對符合條件的重點產業領域重大技術改造項目支持上限提高至1億元。支持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等新賽道建設布局。支持創新產品應用,優化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同時,支持平臺經濟發展,落實國家關于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政策措施,引導平臺企業依法合規開展業務和發展,鼓勵其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項目。
界面·財聯社:今年市政府先后出臺了上??挂咧蟆?1條”、經濟恢復重振“50條”,對強化金融助企紓困提出了明確要求。請問新一輪穩增長政策中,金融還將采取哪些舉措?
管小軍: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一行兩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及時出臺多項有針對性金融舉措,先后建立了市區兩級防疫專項協調機制以及“紓困融資”工作機制,舉辦系列金融助企紓困政策解讀和宣講活動,積極推進無縫續貸,鼓勵在滬銀行設立企業紓困專項貸款,助力抗疫情穩增長、保市場保就業保民生。在落實好前期金融助企紓困政策的基礎上,我們聚焦經濟恢復與重振中市場主體的融資需求,接續加力,具體如下。
1. 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優化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實現擴范圍、降門檻、提比例。一是擴大信貸風險補償對象范圍,將符合條件的銀行貸款產品“應納盡納”;二是降低信貸風險補償門檻,將一般行業企業的不良率補償下限門檻統一下調至0.8%,對符合條件的本市重點行業企業的不良率下限門檻進一步下調至0.5%;三是提高信貸風險補償比例,對不良率3%以下部分的不良貸款凈損失,補償比例不低于25%;對不良率3%-5%部分的不良貸款凈損失,補償比例不低于55%。
2. 在加大普惠金融為企服務力度方面,推出普惠金融顧問制度,深入推進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的精準對接。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要求,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一行兩局”和本市相關部門,成立了普惠金融顧問制度聯席會議,組建了以金融專家為主、產業專家為輔的普惠金融顧問專家和服務團隊,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突出精準對接、差異化服務,為各部門、各區提供專業化的金融人力資源支撐,精準支持“3+6”等重點產業和廣大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融資訴求。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推進“3+1+1”工程(三個專項行動、一個品牌展會、一個線上平臺)。三個專項行動即立足特色園區,開展上海金融服務先導產業專項行動;支持區內重點產業,開展上海金融服務市域轉型專項行動;提升面向基層服務覆蓋,開展“金融加速度、普惠萬里行”專項行動。一個品牌展會即舉辦“第十六屆上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洽談會”。一個線上平臺即推動“上海普惠金融顧問服務平臺”上線。
此外,在支持優質企業上市、擴大有效投資、推動重點產業企業加快升級發展等方面,我們也將配合相關部門和各區政府,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新一輪穩增長政策發布后,按照市政府統一要求,我們將盡快制定金融政策的政策指引、配套問答解讀等,確保政策舉措落實到位。
人民日報:今年以來上海先后出臺過兩輪助企紓困穩增長政策,分別是3月底的抗疫助企“21條”和5月底的經濟恢復重振“50條”。與前兩輪政策相比,此次出臺的新一輪22條穩增長政策主要有哪些特點?
吳清:今年3月29日發布了第一輪“21條”,5月29日發布了第二輪“50條”。在三季度末9月28日,我們正式發布第三輪“22條”,就是要以政策的確定性有效對沖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加力鞏固全市經濟恢復發展基礎。與前兩輪政策相比,新一輪穩增長政策主要有三個方面特點:
一是更加注重在前兩輪政策的基礎上加力擴圍。本輪政策不是單獨的存在,而是今年以來國家和上海系列穩增長政策的延續,向上是對國家穩經濟一攬子33項政策和19項接續政策措施的細化落地,向前是對我市抗疫助企“21條”和經濟恢復重振“50條”的升級擴圍??偟膩碚f,就是持續聚焦受疫情沖擊影響較大的行業領域和中小微企業,用接續不斷的政策組合拳“再扶一把”“再送一程”,為困難行業加油,為市場主體減負,為經濟重振造血。比如,在“著力助行業促發展”這個板塊中,新一輪“22條”不僅僅局限在國家明確的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五個特困行業,而是繼續擴圍拓面,將廣告行業納入紓困扶持范圍,按2022年第四季度實際繳納文化事業建設費的50%給予資金支持;繼續加力升級,對體育、會展、養老、托育等行業進一步細化紓困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二是更加注重從前兩輪的“救急難”政策向“促發展”政策升級。出臺實施新一輪“22條”,既是上海積極應對疫情沖擊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恢復重振經濟的主動選擇。這輪政策已經從聚焦抗疫助企逐漸轉向著眼影響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圍繞穩定經濟基本盤、跑出發展加速度,主動謀劃強供給、擴需求、優環境的增量型政策。形象點講,如果說前兩輪政策更多是在“救急難”“穩存量”,那么本輪政策更加注重“促發展”“做增量”。比如,我們推出綠色智能家電以舊換新一次性補貼,既有利于加快釋放消費潛力、穩定全年經濟增長,也有利于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引領未來高質量發展。又如,我們提出修訂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支持政策,將符合條件的跨國公司事業部總部等納入總部認定和支持范圍,既有利于當前穩定和提振外資企業信心,也有利于持續增強城市核心功能,在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作用。本輪政策的“有效期”并不局限于今年最后三個月,除具體條款明確執行期限的從其規定外,其余條款屬于常態化政策,可以跨年度施行??偟膩碚f,就是要以政策的長效性支撐經濟行穩致遠。
三是更加注重從前兩輪的保主體政策向強主體政策升級。前期受疫情沖擊,我們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非常困難,我們的政策重心是保企業保就業,因為我們堅信,惟有留住青山、才能贏得未來。在繼續重點支持受疫情沖擊影響更大的中小微市場主體的同時,新一輪“22條”更加聚焦強主體增動能,緊緊圍繞壯大市場主體、夯實微觀基礎、優化發展環境,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政策措施。比如,支持小微企業“小升規”;支持高新技術企業“規做強”,對首次成為“四上”企業的給予研發投入一次性獎勵;支持優質企業上市??偟木褪且e極培育鋪天蓋地的優質中小企業,從中孕育出頂天立地的頭部企業、總部企業、領軍企業。
再過幾天就到第四季度了,我們將緊緊抓住全年最后一個季度的窗口期,狠抓包括國家政策、前兩輪政策、本輪政策在內的各項政策措施盡快落地、全面落實,形成疊加效應,盡最大努力幫助各類企業健康成長,更好地服務好保障好民生,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上海電視臺:擴大有效投資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能否介紹一下《若干政策措施》在這方面的主要考慮和重點舉措?
阮青:上海近兩年投資一直保持在8%-10%的增長態勢。雖然今年前5個月受疫情影響我市投資增速出現了階段性的放緩,但經過各方面的努力,目前投資增速已經企穩,7月當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7%,8月當月增長9.9%,為全市經濟企穩向好發揮了支撐作用。本輪政策將繼續著力擴大有效投資,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抓資金保障。為把握住國家政策密集出臺的“窗口期”,用足用好國家新出臺的政策紅利,《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用好國家持續新增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額度”“依法用好專項債結存限額”等。比如,圍繞落實國家有關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的要求,我委牽頭建立了市級層面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負責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項目的儲備、申報、簽約和推進工作,目前已取得積極成效。下一步,我們將面向國家政策規定允許的支持領域和項目范圍全力做好項目儲備工作,繼續推動符合條件項目抓緊申報,推進已簽約項目加快開工,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又如,圍繞落實國家有關依法用好專項債地方結存限額的政策要求,我們將依托專項債券項目申報審核和跟蹤調度機制,加快專項債使用進度,為項目推進提供更有效的資金保障。
二是抓審批提速。本輪政策提出“建立項目協調機制”“精簡項目審批流程”等,總的就是要讓企業少跑腿,項目早落地。今年以來,我市創新優化投資審批程序、優化投資環境的工作一直沒有停頓。如今年初,我市實行了深化整合部分政府投資項目可研報告和初步設計環節、軌道交通等市政項目分期分段供地、試點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等創新舉措。又如,在前期出臺的經濟恢復重振“50條”中,我市提出了資源性指標“六票”統籌、“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一網通辦、限時完成、一次發證”等改革措施,收到了實效。下一步,我們將以合并審批、分期審批、格式化審批、容缺后補等措施為抓手,不斷推動項目審批簡流程提效率。
三是抓“四個一批”。圍繞全年重大項目投資目標,本輪政策提出“加快推進在建、預備等‘四個一批’重大項目建設”的舉措。下半年以來,我市舉辦了“潮涌浦江”投資上海全球分享季,通過十大系列活動廣泛吸引海內外投資,截至9月20日共簽約重大項目597個、總投資達9410億元,重大項目開工296個、總投資達6029億元,發布金融授信5366億元。下一步,我們將乘勢而上,全力推進示范區線等一批在建重大項目,盡快開工小洋山北側開發等一批重大預備項目,加快開展市域鐵路等一批重特大項目前期工作,超前謀劃深遠海海上風電試點等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重特大項目。
四是抓“兩舊一村”。在歷時30年的我市中心城區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圓滿收官的新起點上,本輪政策提出“充分發揮‘兩舊一村’等民生工程對擴投資、促消費、穩就業的帶動作用”,更好回應市民群眾對改善居住條件的訴求。具體來說,在中心城區零星二級以下舊里改造方面,目前全市還有39.6萬平方米有待改造,本輪政策提出,由市級專項資金對區單獨實施土地儲備且規劃用途為公益性配套設施的零星舊改地塊給予定額補助,加大中心城區零星舊改政策支持力度。在舊住房成套改造方面,我市將采取拆除重建、原址改建、保護修繕等多種方式,全面加快小梁薄板房屋等舊住房成套改造。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在2021年底前已認定的54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基礎上,本輪政策提出,將“城中村”改造項目認定中的集體建設用地占比要求從70%以上降至51%以上,這將有助于進一步擴大“城中村”改造政策覆蓋面。下一步,我市將進一步加大規劃、土地、資金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實現“城中村”改造項目的擴容提速。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請問在這次新一輪的政策措施中,對于推動產業經濟恢復發展是怎么考慮的?
《實施意見》強調了南北地區產業轉型的重要作用,提出要加快構建高端現代產業體系,請問有哪些具體考慮和政策舉措?
張宏韜:前期,我們全面落實國家和本市出臺的一系列推動經濟恢復重振的政策措施,全市企業千方百計搶抓機遇、全力組織生產,能源企業全力保供、迎峰度夏,使全市產業經濟總體呈現“兩快、兩好”的特點,即工業生產和投資快速增長;工業出口好于全國平均水平、戰略性新興產業好于面上工業。
6月、7月、8月當月本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9%、18.6%、16.1%,連續3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1-8月本市規上工業出口交貨值累計增長13.6%,實現兩位數增長;8月當月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3989億元,創年內月度新高。為進一步保持產業經濟持續“穩中向好”的態勢,和前期政策形成接力效應、放大效應,根據市政府發布的《若干政策措施》,下一步,我們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支持企業培育發展。建立規上工業企業培育庫。支持小微企業升級發展,對首次成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按照企業產值增速分檔支持其采購數字化管理、技術創新、法律咨詢、檢驗檢測等服務,市級資金可以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鼓勵各區配套支持。
二是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支持龍頭企業升級擴容,鼓勵各區對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一定規模的先進制造業企業給予獎勵。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茁壯成長,對于新認定的國家級或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由各區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推廣“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碼上貸”,在上海市企業服務云開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服務專窗,提供一門式服務。
三是支持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重點產業升級改造,對符合條件的重點產業領域重大技術改造項目支持上限提高至1億元。支持綠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終端等新賽道建設布局。支持創新產品應用,優化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支持政策。同時,支持平臺經濟發展,落實國家關于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持續發展政策措施,引導平臺企業依法合規開展業務和發展,鼓勵其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創新項目。
界面·財聯社:今年市政府先后出臺了上??挂咧蟆?1條”、經濟恢復重振“50條”,對強化金融助企紓困提出了明確要求。請問新一輪穩增長政策中,金融還將采取哪些舉措?
管小軍: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一行兩局”,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及時出臺多項有針對性金融舉措,先后建立了市區兩級防疫專項協調機制以及“紓困融資”工作機制,舉辦系列金融助企紓困政策解讀和宣講活動,積極推進無縫續貸,鼓勵在滬銀行設立企業紓困專項貸款,助力抗疫情穩增長、保市場保就業保民生。在落實好前期金融助企紓困政策的基礎上,我們聚焦經濟恢復與重振中市場主體的融資需求,接續加力,具體如下。
1. 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優化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實現擴范圍、降門檻、提比例。一是擴大信貸風險補償對象范圍,將符合條件的銀行貸款產品“應納盡納”;二是降低信貸風險補償門檻,將一般行業企業的不良率補償下限門檻統一下調至0.8%,對符合條件的本市重點行業企業的不良率下限門檻進一步下調至0.5%;三是提高信貸風險補償比例,對不良率3%以下部分的不良貸款凈損失,補償比例不低于25%;對不良率3%-5%部分的不良貸款凈損失,補償比例不低于55%。
2. 在加大普惠金融為企服務力度方面,推出普惠金融顧問制度,深入推進金融資源與實體經濟的精準對接。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要求,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一行兩局”和本市相關部門,成立了普惠金融顧問制度聯席會議,組建了以金融專家為主、產業專家為輔的普惠金融顧問專家和服務團隊,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突出精準對接、差異化服務,為各部門、各區提供專業化的金融人力資源支撐,精準支持“3+6”等重點產業和廣大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融資訴求。下一步,我們將重點推進“3+1+1”工程(三個專項行動、一個品牌展會、一個線上平臺)。三個專項行動即立足特色園區,開展上海金融服務先導產業專項行動;支持區內重點產業,開展上海金融服務市域轉型專項行動;提升面向基層服務覆蓋,開展“金融加速度、普惠萬里行”專項行動。一個品牌展會即舉辦“第十六屆上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洽談會”。一個線上平臺即推動“上海普惠金融顧問服務平臺”上線。
此外,在支持優質企業上市、擴大有效投資、推動重點產業企業加快升級發展等方面,我們也將配合相關部門和各區政府,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新一輪穩增長政策發布后,按照市政府統一要求,我們將盡快制定金融政策的政策指引、配套問答解讀等,確保政策舉措落實到位。
- 上一篇:沒有啦
- 下一篇:社??I取養老金問答 2022/9/27